春启生机,奋跃而上。2月17日,开云线上平台(集团)官方网站承建的“世界最大跨径公路预应力混凝土部分斜拉桥”培森柳江特大桥合龙仪式在象州举行。广西交通运输厅、北投集团、来宾市交通运输局、象州县政府及参建各方人员,广西科学技术协会、广西公路学会、广西建筑业联合会、广西大学等的专家学者共70余人齐聚象州,共话建设成果。
合龙仪式现场
集团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罗光(前排中)出席仪式并与参建人员合影
培森柳江特大桥位于来宾市象州县,横跨柳江,桥长2578.9米,主跨长度位居目前同类型桥梁跨径世界第一。自大桥2020年3月开工建设以来,集团公司确立和聚焦“品质建造、快速建造、智能建造、绿色建造”四个建造目标,围绕交通运输部重点科研项目《特大跨径宽幅部分斜拉桥绿色快速建造关键技术研究》开展了“基于BIM的主箱梁快速建造技术研究”等“十项关键技术”研究,促成了一批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价值的科技成果落地转化,有力破解了工程痛点难点堵点,实现了“高品质绿色快速建造”的既定目标。
培森柳江特大桥 皮林采/摄
工艺创新助力品质建造
开云线上平台(集团)官方网站以工艺创品质,积极探索部分斜拉桥高品质建造关键技术,用心打造让社会满意的品质工程。为了解决以往连续刚构桥腹板常见裂缝通病问题,集团公司多次开展技术攻关,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并创新钢筋快速精准定位安装技术,使大桥达到内实外美的效果。
采用定位角钢保障施工质量 覃楚周/摄
在斜拉索安装过程中,集团公司通过BIM技术、优化安装工艺工序,实现索导管快速精准定位;采用三维坐标法两岸协同测量,准确定位各分丝管索鞍坐标,在主墩索塔上“穿针引线”,实现了全桥184个索导管和斜拉索完全对中,将安装精度误差控制在5毫米内。
索导管快速定位 皮林采/摄
多措并举助推快速建造
作为贺州至巴马高速公路(象州至来宾段)的重点控制性工程,培森柳江特大桥的建设是整个项目通车的关键。为克服以往部分斜拉桥建造慢的问题,多项新设备、新工艺的有效落地助推项目建设不断提速。
培森柳江特大桥象州岸墩址区卵漂石厚且岩溶高度发育,溶洞之间相互重叠、串通,单个溶洞的胸腔高度最大达25米,地质情况极其复杂,建设难度在广西大桥建设史上十分罕见。面对难题,集团公司通过创新研发外围稳固的高精度零干扰堰模一体围堰结构,仅用时30余天即完成特大桥象州岸主墩承台施工,缩短工期近一个月。
培森柳江特大桥象州岸主墩承台完成首层混凝土浇筑 卢忠华/摄
公司还引进了广西首台260型全套管全回转钻机,较传统工艺预计节约了1/4工期。此外,集团公司还创新挂篮模板系统设计及施工方法,采用标准化、轻型化、模块化且装拆方便的铝模板代替钢模板,以装配式内模吊架代替传统钢管支架法施工,提高建设效率。培森柳江特大桥单个悬臂浇筑梁段施工周期比已建成同类桥梁快4.2天,主箱梁总施工工期缩短约5个月,建造速度行业领先。
集团公司引进全套管全回转钻机施工工艺 陈剑辉/摄
使用铝模板作为培森柳江特大桥箱内内模模板 庞春波/摄
科技领航赋予智能建造
在施工过程中,若是“黑科技”有了“智慧大脑”,往往能更精准、更聪明。集团公司通过建设广西首个智能预制梁厂,转变了传统梁场粗放式的管理模式,使梁厂建设更加自动化、精细化、流水化;运用智能监控中心,利用BIM技术信息化管理平台对施工生产过程进行督导,建立精细化工程模型,应用计算机及手机移动端设备通过互联网进行视频监控等形式,实现质量、安全、进度以及技术等方面的联动联控管理,为培森柳江特大桥建设保驾护航。
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截图
守住底线实现绿色建造
在建设过程中,建设团队坚持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不越雷池一步,积极探索绿色建造技术,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,打造“绿色之桥”。项目通过开展多项技术创新,自主研发应用自动喷淋系统和桥梁墩身防污染系统,收集养护废水集中处理,达到节约养护用水,减少养护废水排放的目的,实现了大桥绿色施工建设。
《一种爬模用的桥梁墩身防污系统》应用在主墩墩身施工中
绿色大桥的建设还体现在梁厂的建设上。建设团队多方考察,将梁场建设在主线上,减少占用临时用地,并创新应用移动钢台座,与传统梁厂相比较,该梁厂节约了80%地胎数量,占地面积从300米减少到150米,让生产3片大梁的设备占地面积节省了50%以上。
梁厂建设在主线上,减少占用临时用地
从“隔江相望”到“相向而行”,从“一步之遥”到最终“精准牵手”,雄伟壮观的培森柳江特大桥已稳稳架设于柳江之上。接下来,大桥将进入防撞墙施工、桥面铺装等作业环节,全力冲刺通车目标。